為配合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,並鞏固香港國際物流樞紐地位,香港運輸及物流局於6月18日發布了《物流業ESG發展路線圖》。該路線圖為期三年,聚焦中小型物流企業,旨在提升其環境、社會及管治(ESG)表現,以應對日益嚴格的國際規範,特別是歐盟即將全面實施的供應鏈ESG披露要求。
(圖片來源:《物流業ESG發展路線圖》)
近年來,全球ESG監管日益趨嚴。歐盟已通過《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》(CSRD),要求大型企業必須披露其整個供應鏈的ESG信息,包括“範圍三排放”數據(即上遊與下遊的間接碳排放)。同時,中國內地也計劃在2030年前全面推行企業可持續披露標準,涵蓋中小企業。
香港作為高度依賴國際供應鏈的開放型經濟體,其物流業(尤其是中小企)在ESG方面的合規能力受到高度關註。2023年,中、歐市場,以及不少公司都在采購合約上加入ESG合規要求的美國市場,合共占香港商品貿易總量的60%。
本次發布的路線圖采取三階段推進模式,覆蓋2025至2027年,目標是在有限時間內提升物流中小企的ESG意識與實踐能力。
階段(一):建立ESG認知
中小企的目標:能夠了解國際上的主要ESG要求、ESG的基本原則,以及其對物流行業的價值。
階段(二):制訂物流ESG數據框架及培養數據收集能力
中小企的目標:能夠掌握與物流ESG報告相關且重要的數據項目;並具備有效收集和記錄物流ESG數據的能力。
階段(三):提升物流ESG數據記錄能力
中小企的目標:提升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及評估能力,把握綠色轉型機遇。
為配合路線圖的落地,政府同步推動多項支援措施,包括:
● 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:資助上限200萬港元,支持ESG科技解決方案。
● 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:為合資格培訓課程提供80%學費資助。
● 物流推廣資助計劃:支持行業組織開展ESG宣傳、研討會等。
政府亦計劃與香港物流發展局、行業協會、高校等合作,強化知識共享、經驗交流和宣傳教育,促使更多中小企“跟上ESG列車”。
該路線圖強調,ESG不僅僅是一次性的合規任務,更應成為企業長期改善績效的工具。通過數據收集、分析、對標與調整,企業可逐步建立起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的營運文化。
此外,運輸及物流局表示,將於2027年對路線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,並根據國際最新標準更新內容。未來可能探索設立“ESG數據冊”及引入第三方認證機制,推動業界進一步與國際接軌。
作者:Qinger